外国大牛也不过如此——《梦断代码》读后感

  花了一周的时间,看完了《Dreaming in Code》(梦断代码),看得我心潮起伏。对里面那帮家伙的评价也起起落落。最终的结论是:外国大牛也不过如此。

  别看他们名头那么响,做了那么多超有名的项目,实际的能力(软件开发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)看来相当有限。感想很多,想到一点说一点吧。

  1、以前有一篇文章叫“谦卑的程序员”,有这么一段话:“优秀的程序员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,所以他对待编程任务的态度是完全谦卑的,特别是,他们会象逃避瘟疫那样逃避‘聪明的技巧’”。但是,那些所谓的大牛,却一点的不知道这一点。一开始他们就决定要做一个桌面软件,然后打算用python+wxWidgets来实现。到后来我才知道,这帮家伙居然一个都不懂python的桌面开发。那个他们伟大的梦想——要打通所有的数据间的隔阂——究竟意味着多少技术难度,他们心里也一点数都没有。总之,这些“大牛”,让人想到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“半瓶醋”。他们的目标太伟大了,这是我在看到这本书的中段的时候的体会。技术要最新潮的,软件要革命性的,要平台化以支持插件的,用户体验要最好的,代码要开源的,唯独工期是不确定的。越是伟大的目标,越是需要强有力的风险控制能力。再引用一遍范总的格言:“欲望不要超过能力”。而他们,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严重不足。

  2、一个team中,牛人太多了!如何才能良好的合作呢?他们永远在开会,却始终议而不决,大家都是管过“大团队”的。要他们几个人合作起来Coding,就太难了。

  3、还有一个证明他们不是“大牛”的证据是,他们缺乏技术决断力,那几年里流行起来的很多技术,他们都有随波逐流的冲动。比如他们尝试过RDF来描述数据;尝试过Python的ZOPE;憧憬过P2P(但是他们的团队里没有一个懂P2P的);企图从wxWidgets转到Mozilla的XUL。。。怎么说呢?这样的摇摆和见异思迁,简直是典型的初哥的作风。真正的大牛,对于技术的趋势,以及如何在项目中运用,心中都自有判断的。

  4、据说Chandle 1.0也正式发布了,我去下载了一个,希望能够有惊喜发生~~还是奇慢无比,根本就不具备实用价值!

  5、如果是我来做这个项目的话,首先就不会在这么多个方面同时冒险。其次,在项目开始之前会先安排一个技术可行性的研究阶段。最重要的一点,我会早点把不称职的“大牛”开走。

随便再说两句:

参加CSDN 2008英雄大会上海站的活动,听了Ivar Jacobson博士的演讲,对他的说法的“不以为然”依然不变。无论是Smart Process还是Smart Software Development,我都还是不以为然。韩磊在介绍Ivar的时候,说博士的演讲价值3000美金,我认为,未必。

与上次介绍Smart Process时提到WayPoint相比,这回的演讲没有再提到“明确的知识”,也没有介绍什么能够帮助开发的软件工具,而是更加强调人的重要性。总算是进步了。

原文写于:2008年09月13日

后记:现在想来,当时的评价的确略苛刻了些,开源项目从来难做,成功的极少而失败的极多。依托Github这样的社交化平台,似乎会比过去容易一些了。

当然,根本的要点依然是:talk is cheap, show me the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