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班普信男--一篇后人类观察田野笔记
0. 前置说明
这是一篇我从未写过的文章类型,所以,可能会写得乱七八糟的。各位看官多多见谅。
- 因为最近沉迷人类学,所以一直看各种人类学的书籍,也尝试用人类学的思维方式,来看待一些问题
- 另一方面,又因为对于“后人类”这个概念,比较着迷,所以就生造了一个新的词:后人类学
0.1. 何谓后人类与后人类学?
0.1.1. 后人类的定义
- 个人方面:
- 自我认知:多系统(互联网、物联网、穿戴设备)+人机共生
- 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:量化、数据化
- 角色定位:碎片化、斜杠化
- 社会方面:
- 社会关系:多角色+虚实相间的关系
- 社会组织:不再需要物理聚集与限定的组织+跨越边界+弱身份认同
- 社会组织:虚实混成、复杂形态、人+机构成的组织
基于以上的现象,我们判断:人类正在变成后人类,人类社会,正在变成后人类社会。这并不是将来会发生的事情,这是正在发生的转变。
0.1.2. 后人类学
- 后人类:Posthuman
- 人类学:Anthropology
- 后人类学:Postanthropology
简单的说,就是以人类学的方法,去研究这些正在发生转变的“后人类”,所以,田野调查、参与式观察、民族志写作,就是一种自然的选择。
0.2. 如何研究后人类?
0.2.1. 传统人类学的方法
- 找到这个部落,接触这个部落
- 学会个部落的语言,了解他们的文化
- 分析其内部关系,内外交互,历史沿革,宗教信仰,民间神话等等方面
- 尝试参与各项活动,并理解他们的“自我理解”
- 回来撰写田野笔记
0.2.2. 后人类研究方法
- 后人类部落在哪里?
- 在互联网上,在BBS,在邮件列表,在Github,在社交网络,在微信群、朋友圈
- 同时也在线下,他们也聚会,也开大会,也面基(Meetup)
- 后人类部落的边界在哪里?
- 参见我之前的一篇文章:关于开源,回答牧川老师的一些疑问
- 他们并无防备,他们甚至可以不知道我们的到来
- 后人类部落使用什么语言?
- 当然,是在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,再加上很多不断诞生的网路用语
- 各种大大小小层面的梗,转化成一些流行词,是分析后人类的关键入手处,比如:普信男
- 针对后人类的参与式观察
- 简称:沉迷网络(对,我们现在有了更加正当的理由)
- 自我观察何以可能?
- 尝试以一种多年外宾,回到故乡的心态,来看待那些土著
- 也可以尝试以一种多年土著,一朝出门,看那些西洋镜的心态
- 关键的入手点在于:从习焉不察之中,反思那些奇怪的、诡异的、有趣的、莫名其妙的地方
本篇田野笔记,就是一次初步的尝试
1. 词语笔记
1.1. 黄集伟的词语笔记
曾经,作家黄集伟先生维护了一个个人网址,就叫做词语笔记,后来还出了好几本书,号称“一个专门搜集语词蝴蝶标本的纸箱子”。从1999年的《请读我唇》到2009年的第七本《年代剧内心戏》,可惜后来就没有再出了,非常遗憾。
1.2. 搜狗输入法的“每日新词”
装了搜狗输入法之后,每天都会跳出来一个弹窗广告,会推荐一个互联网新词。很有意思的是:如果你去搜索“每日新词”,会看到:有人在问“如何关掉这个弹窗?”。也有人在问“不当心关掉了,在哪里去找到?”
虽然很多人现在并不关心新闻,但是因为安装了输入法,倒是可以对各种网络新鲜词汇,有所了解。
1.3. 围绕姚班普信男的词语笔记
- 姚班
- 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,首席教授:姚期智院士。更多介绍 姚班概况
- 普信男
- 普通却自信的男人,语出杨笠在一场脱口秀大会上的表演:“男人不光美好,还特别神秘,就是你永远都猜不透他那小脑瓜里到底在想一些什么。就是他明明看起来那么普普通通,但是却可以那么自信。”
- 姚班普信男
- 张昆玮(zkw),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,之前在摩根大通和谷歌工作。现在家住山西太原晋中,月薪5万,前一段时间,在豆瓣上征婚,引发群嘲。被称为:姚班普信男事件。
- NOI
-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(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),张昆玮曾经拿到过一次NOI金牌
- 女权/女拳
- 女权是女权主义的简称,但是用同音字“拳”替代“权”,则代表了一种否定性的评价。基本上是用来批评极端女权主义。另一个词是 “中华田园女权”,大意是指代某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主义。来自于“土狗–>中华田园犬”这样的演化过程。
- 外貌协会
- 外贸–>外貌,外贸协会–>外貌协会,指代一群以貌取人(只看颜值)的人。
- 颜值
- X值,是一系列的词汇,值得单独分析。本质上是一种“后人类评价观”,一个人的外貌可以被打分,有一个分值,颜值高就是漂亮、美丽、英俊的意思。
- 宅男/肥宅/死肥宅
- 宅这个词,来自日本,呆在家里不出去的意思。宅男,自然是指代不出门、不社交、在家沉迷(二次元、网络、P站)之类的男人。肥宅,就是肥胖的宅男,死肥宅则更具贬义。另有一个词“废材”,也有类似的贬义。
- 月入五万
- 仅仅是一个人的月收入的表示,这里特别需要解释,是因为“张昆玮”提及自己在山西晋中生活的月收入,并以此作为征婚条件之一。后续围绕这次征婚的讨论,也有很多讨论会围绕这个收入“算不算高”的话题。
- 斜杠青年
- 当一个人身兼多个角色时,在自我描述时,往往会以斜杠(/)分割,因此斜杠青年,意指多种角色、职业、身份的青年。
- 推友/豆友/吧友/知乎er
- 通常是一个社交平台的用户自称。推友:推特用户;豆友:豆瓣用户;吧友:贴吧用户;知乎er:知乎用户。
- 简中圈/XX圈/墙内/墙外
- 简体中文仅仅是一种汉字编码,但是简中圈,通常指代墙内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内容与用户(包括:微信、微博、知乎、贴吧等等)。
- 墙内:GFW(Great Fire Wall)之内,通常是中国境内,访问海外站点会受到限制
- 墙外:GFW之外
- 墙:不仅仅来自Firewall(防火墙),还有作为高墙的隐喻
- 出圈/出圈指数
- 互联网上有大大小小的圈子,最小的是围绕个人的朋友圈,最大的可能是某个国家,甚至某种语言讨论的群体。
- 出圈,则是一个话题,在一个圈子内讨论,后逐步传播甚至转移主要讨论平台的现象
- XX指数,也是类似于XX值的概念。同样属于“量化评价”的努力
- 白左
- 在简中圈出现的新词汇,用于指代“欧美国家的白人左派”,这个词也已经出圈,在英文世界,直接被写作“Baizuo”,而不是“White-Left”
- 内卷
- 最早出自人类学家吉尔茨的《农业内卷化——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》。内卷化(involution)又译为过密化,原始定义为: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,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,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。
- 近年热词,甚至有人将2020年称为内卷之年,现在通常用来指代各种同行、同类、同辈之间的夸张的竞争行为。因为激烈竞争,进一步增加了对方甚至整个群体的焦虑。
- 把妹达人
- 把妹,最早来自台湾,意指“泡妞,将一个妹子变成自己的女朋友”。但是,与追求、表白的区别在于:这个词更为轻视/物化女性。
- 达人,最早出自《左传》,意指通达之人。现在常指在某个领域很精通的高手
- 将追求女性看做一种“技能”,并自我锻炼,努力学习,甚至传授他人,也是近年来的常见现象之一
- 小镇做题家
- 【来自百度百科】指“出身小城镇,埋头苦读,擅长应试,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”。2020年6月,豆瓣小组讨论时出现的这个词,引发广大青年群体共鸣。
- 工具人
- 【来自百度百科】泛指某人在不知情,或心甘情愿的情况下,对他人施以帮助,任劳任怨,随叫随到地付出,在情感上、物质上和经济上不求回报,一直被对方利用,像工具一样被使用或使唤。
- 2020年11月8日,被《青年文摘》评选为“2020十大网络热词”
- 备胎、舔狗与“工具人”类似,但多半局限于男女关系中的男方
- 打工人
- 打工/打工仔,原本来自“香港”的词汇,类似于“工薪族”,但是打工人则是大陆新词汇,同样入选《青年文摘》2020十大网络热词
- 反转
- 转向相反的方向,原本是一个普通词汇。现在往往会特指一个事件,在前期大多数人偏向A倾向。等到更多信息披露后,大家又纷纷偏向B方向。
- 在网络事件纷繁复杂的情况下,可能出现多次反转
- 渐渐的,网友开始不急于表态,而是“等待反转”,开始专心扮演“吃瓜群众”
- 暗箱操作/炒作/运营手段
- 【来自百度百科】指利用职权暗地里做某事(多指不公正、不合法的)。也说黑箱操作。
- 在互联网运营领域,炒作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负面评价,属于“基操”(基本操作)
- 在一些网络事件出现反转之后,往往会有猜测,背后会不会有炒作,或为了达到某种运营目的(这也是吃瓜的乐趣之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