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Research
Journals
All Page
Graph
2023_03_29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8节
2023_03_28
写完一篇《
工具的起源
》
2023_03_27
上午与蒋涛聊天,下午与马越聊天 :)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7节
2023_03_25
参加Dev.Togather 2022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6节
2023_03_24
到微软协助开源100人拍摄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6节
2023_03_23
到CSDN协助开源100人采访蒋涛
与杜玉杰录了一个聊ChatGPT的直播
2023_03_22
到北京,参加安势科技组织的峰会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5节
2023_03_20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4节
2023_03_18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3节
2023_03_17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2节
2023_03_16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1节
通过王欢的帮助,开通了ChatGPT Plus
2023_03_15
拜访交大学生创新中心,很有收获
2023_03_13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第60节
2023_03_12
整理正义论第六章
2023_03_11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59节
2023_03_10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58节
2023_03_09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57节
2023_03_08
继续阅读《
正义论
》56节
尝试OpenAI的API,非常简单,找到了python和ruby的sdk,后续可以试一试
试用 https://chatpdf.com/ 非常惊艳
2023_03_07
上午与张国锋老师、狄安、Rebecca一起去松江,拜访金融信创实验室的封亮
下午与王伟、红薯、Frank交流开源指标的事情
2023_03_06
参加《中国开源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方案——开源教育、评价、宣传方向》讨论,发表
针对开源人才的观点
高晓雨、沈询、边Sir、王彬、邹仕洪、黄向东、王威伟、成雨
边Sir
collapsed:: true
人才现状,面临的情况
2021年,蚂蚁成立OSPO,开源文化一直没有做起来
个体遇到的问题:所有做开源的人都很丧,人才定义不清晰,对开源的价值和共识不足,回报不高,成本很高,与管理层沟通困难,得不到认可。各种职位都是逐渐清晰起来的,而开源人才的定义不清晰。
公司层面遇到问题:缺乏宏观的统筹,缺少组织与资源的支持,正确的做法不能被奖励,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会被惩罚,开源之后烂尾,不利于人才的成长
人才造血机制
一年半以后,认可了开源的价值与重要性
初步形成了能力模型,成长模型
提供导向性的统筹,对于高管的定期宣传汇报,对总监、技术负责人结合业务布道与分析
面向工程师的宣传,但是缺少客观认证,缺少外部奖惩机制
开源对于企业来说:重要而不紧急
建议:
建立开源人才评定的方式
探索在国家层面设立开源优秀人才的奖项
参考:精算师的成长体系
鼓励各个企业(包括使用开源的企业)都成立OSPO,能力模型、培训机制等方面需要建设
参考:首席安全官(安全办公室)的角色定义
现有人才现状,不做任何调整,是否会流失
人员培训的问题,欧美的培训材料,不能直接使用
人才流失的问题,开源人才获得的回报太少
通过内外合作,获得好处、成长
建议:
加大开源实践课
推进交叉学科的探索
做大蛋糕,让开源企业能够赚到钱,惩罚违规的开源使用
王司长提问:蚂蚁OSPO的架构
OSPO–>CTO办公室负责人–>CTO–>CEO
技术委员会–>开源技术委员会–>OSPO(开源技术委员会的办事机构)
王司长评论:不够高
王彬
collapsed:: true
人才的技能水平的内涵
四个层次:社区工程师、社区运营经理、科技外交家、产业领军人物
【不同意】:这样将社区最具活力的一群人,放在了最底层
国内外开源人才的结构、培训现状
美国在各个层面都有合理的结构、布局
我国在外交家、领军人物方面欠缺,工程师数量不缺,但是缺少能够担任关键席位的工程师
教育方面:CNCF基金会的培训,每年组织上万场培训,国内这方面以企业自发为主,缺少基金会的力量
评价现状:美国社区席位能够获得企业界的认可,国内企业对于开源贡献认可度不高
如何激励参与开源
国家已经有所导向,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
面向高校师生,需要有评价机制的设计,证书
面向企业单位,关键是企业内部如何拉通评价机制
构建顶级人才清单、顶级人才引入机制、构建人才对话机制、社会认可机制(对个人与企业的激励)
提升学生的参与度
进入校园、在高校开源相关的学科与课程、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优秀的开源峰会与项目、通过开放原子基金会设计课程与认证
如何打造开源领袖
识别、授奖、帮助其获得持续的影响力(KPI)
邹仕洪
collapsed:: true
国家应该搞有组织的开源,自发的搞不起来
黄向东
collapsed:: true
小规模讲座的效果一般,方向太窄,来自企业的讲师只顾宣传
高校教育的困难:实践难,软硬件资源不足
开源通识课,有,但是规模不大
奖学金,将开源贡献纳入,主观分(Paper/开源贡献)
人才评价的尝试,开源贡献也作为贡献之一
应用人才、贡献人才、治理人才
通识培训->做好用户->贡献能力(对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要求)
王司长
先硬推,先造成趋之若鹜的状况
沈询
中国发展开源,相对于美国
collapsed:: true
美国的优势、劣势
中国的优势、劣势
继续阅读《正义论》
<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>